老台胞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合影纪念 摄影/李志宏
台胞之家网讯:日前,厦门市台联组织老台胞学习活动小组来到位于思明南路451号的“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参观,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老台胞认真观看陈列馆文字图片及录相“小城春秋”剪辑片断。该陈列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第二部分陈列了复原的刑具,在一间间“审讯室”内,玻璃钢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马椅等“刑具”触目惊心;第三部分是监狱实景区,基本恢复了当时的牢房,牢房正对面的墙上还有图文结合的浮雕《小城故事》。
“破狱斗争旧址”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初为厦门海防同知署关押犯人之所,1912年厦门设县时改为思明县监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思明监狱是国民党当局关押闽南“政治要犯”的重要场所。1930年初,思明监狱关押的“政治犯”多达40多人,包括参加闽西反围剿的革命同志以及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端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等。中共福建省委于1930年4月初,成立了破狱委员会,陶铸任行动总指挥。经过1个多月的缜密准备,于5月25日成功劫狱,前后仅用了不到15分钟,狱中40多位革命干部全部救出,而我方无一伤亡。厦门“5•25”破狱壮举史无前例,震惊了海内外,是中共福建地方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次革命斗争。著名作家高云览以此事件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小城春秋》长篇小说。
2006年,“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台联 李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