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前后》首发赠书。 戴晓玫/摄影
经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大学图书馆两家单位历时一年多的策划、筹备,《台湾光复前后(1943-1946)》一书正式出版。11月16日,主办单位在位于新华路40号的原厦门台湾公会旧址举行新书首发式暨“台湾光复纪实”图片展开展仪式。 卢绍荀会长在致辞中说,台湾光复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从浩繁的历史报刊中遴选、提炼出一批珍贵的图文资料,用史实说话,就是要让广大市民和读者了解台湾抗日志士英勇悲壮、辉同日月的斗争历程;从国际法理和民情民意两方面深刻认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光复这一史实再次印证,从古至今,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各民族优秀儿女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保卫家园、捍卫领土,爱国主义传统形成强大的向心合力,使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为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激发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感情,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光复的光荣历史将激励我们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积极贡献力量。 《台湾光复前后(1943-1946)》由市台联和厦大图书馆联手主持编辑出版,所选材料来自厦大图书馆馆藏的1943-1946年大陆出版的报纸。厦门资深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以83年高龄亲自披沥报刊,汰选文章。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先生为本书作序,指出:在台湾史研究中有两个时段的研究相对薄弱。一是“日据初期”(1895-1898),二是“光复前后”(1943-1946)。实际上,这是两个重要的时段。以“光复前后”言之,接收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1943年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的建立、1944年台湾调查委员会的创建和《台湾接管计划纲要》的制定)、各项接收工作的开展(包括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的设置和“开始办公”)和光复初年台湾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潜在的问题,乃一一发生于“1943-1946”的时段里。《台湾光复前后(1943-1946)》一书足补同类编著的缺失,亦足资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首发式上,主办单位向民主党派、市图书馆、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代表及老台胞、青年台胞代表赠送了新书。
台湾光复纪实图片展。 戴晓玫/摄影
与《台湾光复前后(1943-1946)》配套展出的“台湾光复纪实”图片展,共50展板,分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三部分。图片展将在台湾公会旧址长期展出。(福建厦门台联 戴晓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