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建台胞之家> 乡音在线> 情牵两岸> 祖家印象 - 正文
 
我们的根在大陆
——记老台胞潘渊静
 
2008年04月13日        来源 : 台声杂志 作者:安东   作者 : 安东 字体:【】  【】  【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在祖国大陆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一见面,潘老就向记者这样感叹道。确实,如今已84岁的他,从1949年3月离别故乡台湾,远赴祖国大陆寻求新天地,已经整整快60年了。说起这过往的岁月,潘老仍然历历在目。

  1924年,潘渊静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还记得小时候,看到每家每户祖上的墓碑,在中间竖排名字的两侧上头,还另外标着大陆祖籍地,而自己家的墓碑写着“石桥”。后来来到祖国大陆,托人查证,得知福建漳州确实有一个叫“石桥”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祖籍地。他告诉记者,“闽南人是从中原河洛地区迁徙到台湾的。说实在的,在台湾,老百姓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陆。”

  和记者谈起当年台湾在日据统治下的遭遇,潘老至今还记忆犹新。日据时期的台湾,老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歧视、经济上备受剥削,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苦不堪言。日据时期,日本人自称为内地人,而称台湾人为本岛人,动不动就骂台湾人为“清国奴”,台湾人是二等公民。当年在台湾,如果小孩子哭闹不停,只要大人说了一句“日本人(日本仔)来了”,小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学校里只教日文,不教中文,日本人将日文称为国语。学校几十个老师中只有一两个是台湾人,一进学校就要学讲日本话,说闽南话要挨罚。小学里台湾人比日本人多,但能够上中学的台湾人子弟寥寥无几,能上大学的台湾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他解释说:“小学是义务教育,日本人要进行奴化教育,但中学就不一样了,处处设置障碍,减少台湾人再上学的机会。”
 

  潘老清楚地记得,1945年3月,以优秀的成绩从台北二中(现成功中学)、经过台北高等学校(现台北师大)考入台北帝国大学(现台湾大学),同月20日左右还没有正式上学,那时美军已占领菲律宾,日本殖民当局因担心美军登陆台湾,一纸命令将全岛所有的学校统统关门,中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将学生拉去当兵,以学校为单位组成部队,开赴岛内各地,修筑工事,以防美军登陆。他也因此成为一名学生兵。

  作为二等公民,台湾人在军队里更加受到歧视,还经常挨打。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限制,能上大学的台湾籍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在这个台大学生军中潘渊静这样的台籍学生非常少,多数是日本学生。那时大学生被编为一个部队(代号为“13861”部队),学生都是二等兵,殖民当局派一名日本兵当他们的排长,开赴台北市北部大屯山面向海岸的北麓,挖战壕、修工事。每个班的学生兵,按所谓的“表现”被编序列号(日语叫“分队序列”),所谓表现不好的都排在后头,他们这些台籍兵虽是少数,但全都排在最后几名。按规定,派杂役、干体力活,都按序列从最后几名兵中派,所以每次都派台籍兵,而轮不到日本兵。台籍兵还经常受处罚,面对面站着互相打对方的脸,打轻了还要被处罚,潘渊静因此被处罚过很多次。

  随着战事的推进,美军越过台湾占领了冲绳岛后,潘渊静随军队撤离海岸线,调到淡水河西岸的观音山南麓,面向台北盆地和台北市。眼见着美国空军轰炸台北市台湾总督府的场面,让年轻的潘渊静感到,日本军必败无疑,也对未来有了一丝期望,希望日本投降的日子能早些到来。不久后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部队解散,学生们也都各自返回家中。对潘渊静他们这些年轻的台湾大学生来说,日本投降了,他们从心里感到高兴,也从心里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期盼。

  虽然台湾光复已经过去了63年,但当潘渊静向记者描述当时台湾光复时候全岛的景象时,激动之情依旧溢于言表。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在台湾,人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于唐山,并知道自家的根在何处。获悉台湾已回归祖国后,台湾老百姓由衷地感到高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贺,锣鼓喧天,到处有游行。潘老说,那时他家住在台北市近郊士林镇,镇内妈祖庙内的七爷、八爷都被抬出来游行,盛况无比。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来台接收台湾。10月24日,陈仪乘飞机到达台北松山机场时,欢迎队伍从机场起连绵好几公里一直排到台北市内,人山人海,大家热情迎接,好不热闹。

  当时作为少数台大学生之一的潘渊静,排在欢迎队伍的最前列,在松山机场内迎接陈仪的到来,那一场景让他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10月25日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市公会堂(后改称中山堂)举行,随着陈仪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从此回归祖国,这对潘渊静及所有的台湾老百姓而言是多么的喜悦而幸福,恐怕不是如今的年轻人所能想象的。

  光复后的台湾,百废待兴。全岛的百姓都在期望回归祖国后,未来将是一片光明,对已是台湾大学医学院大学一年级的潘渊静更是如此。日据时期的台湾,当医生收入高、地位高,上大学当医生似乎成了一条不变之路。然而年轻的潘渊静有着更大的理想和抱负,当时台湾大学的台籍学生只有30几个,而这些学生几乎都在台大医学院。年轻的潘渊静认为,光复后的台湾各行业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未来早已不止当医生这条道路,随即他便鼓动周围的台湾同学一同找到当时的台大校长,申请转系学建筑,要把光复后的台湾建设得更好。转入台大土木工程系的他,更加努力的学习,期望着早日学成,建设故乡台湾。

  然而国民党接收台湾后的腐败、高压政策,让台湾百姓有苦难言。“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让潘渊静心情更加苦闷,内心中也升腾着对新天地的渴望。日据时期在士林地区参与“协志会”工作的经历,以及同为士林乡亲、台北二中、台北高等学校和台北帝国大学大他七届的老前辈何斌的影响,对他后来的选择至关重要。

  潘老告诉记者,日据时期,在何斌、郭琇琮等深具反日思想的青年学生带领下,在台北士林地区成立了“协志会”。为了取得日本殖民当局的许可,申请时以文化团体为名终获批准,由何斌任会长。“协志会”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举办“文化展”,内分“乡土展”、“摄影展”和“医学展”等几个部分,其中的“乡土展”规模很大,介绍了台湾乡土文化即汉族文化,起到了抗击日本殖民当局“皇民化”政策的作用。那一次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台北市民前来士林这个小镇参观,轰动一时。此后“协志会”还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如组织合唱团到广播电台演唱或在台北市公会堂举办举办音乐会;组织大专学生研读进步书籍,学习祖国大陆情况;邀请著名文人演讲或举办座谈、学习班等。潘老说记得当年在举办学习班时,学习的第一首国语歌曲便是“义勇军进行曲”。

  1947年夏天,老校友何斌向潘渊静等学弟学妹们佯称将去上海供职。在离别前的七夕之夜,当他和潘渊静在家门口的“亭仔脚”观看“放水灯”游行时,老校友何斌对他说的一句话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潘老的脑海里。他说:“‘学习’要在台湾,但‘使用’要到大陆。”当时还是台大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四年级学生的潘渊静,离毕业尚差一年,按照老校友的意见,他努力学习,等待着将来到祖国大陆“使用”。“二·二八起义”失败后的台湾社会,充满着白色恐怖,此时的潘渊静虽然已经在台湾省水利局北港工程处工作,但内心中仍记着老校友的话,便与同为台北二中时的同窗、老校友何斌的胞弟吴河一同来到大陆解放区。

  1949年初春的3月,潘渊静等人来到了上海,不久后,便前往宁波的浙东游击队参加革命。早在故乡台湾时,他就从报纸的时事评论中看到有关国共内战的评论,文章说国民党打的是空心战,共产党打的是钻心战。潘老说,可以看出那时,国民党军队人数众多、共产党军队虽然人数少,却连连战胜,可见共产党的军队深得人心。在浙东游击队期间,与老百姓的同吃同住也让潘渊静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受到人民爱戴。

  全国解放后,潘渊静从宁波到上海、香港工作,其间他始终记得老校友何斌的话“‘学’在台湾,‘用’在大陆”,也希望早日把自己的所学贡献给祖国。说到这里,潘老告诉记者,曾用过的名字潘泽国,就是在从上海去香港的路途中,看到铁路两旁洪水泛滥,便立志有朝一日,用所学对付洪水,造福祖国。虽然直到后来潘老都没有从事土木工程的相关工作,但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官员的潘渊静,在与众多旅美台胞的交往中得知,国民党的歪曲宣传让很多旅美台胞对祖国大陆有着很深的误会。同时,很多旅美台胞都十分想前往祖国大陆。此时的他心中有个想法——可否由刚刚成立的全国台联接待一些想去祖国大陆参观的旅美台胞?他随即给在全国台联工作的老友郭平坦写信,提出旅美台胞对祖国大陆十分不了解,很期望可以来到祖国大陆参观,是否可以接待?不久后收到回信,郭平坦表示,全国台联对这一想法非常赞成。此后,潘渊静便在旅美台胞中征求意见,不久后,一批旅美台胞顺利来到了祖国大陆。大陆台胞乡亲的热情接待,祖国大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让这些旅美台胞大呼惊讶,也明白当时台湾当局歪曲事实的宣传。这批旅美台胞也成为全国台联成立后首次接待的海外台胞团体。

  在驻美使馆工作的那些年,潘老发挥了乡亲情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跑遍了整个美国,接触了众多旅美台胞,并协助他们前往祖国大陆参观访问。此后从全国台联的来信中得知,很多到访祖国大陆的旅美台胞,十分感谢全国台联的热情接待,留言中洋溢着对祖国大陆日益发展的由衷赞叹,看着祖国大陆的来信,听着从祖国大陆参访归来台胞的交口称赞,潘老很感欣慰。1986年,潘老从美国卸任归来,任台盟总部联络部部长,因在美期间广泛联络旅美台胞,联络部的工作让他做得更加得心应手,促进了更多岛内乡亲、海外台胞乡亲对祖国大陆的了解。

  1994年底到1995年初,潘老首次回到阔别许久的故乡。虽然离别故乡已有近半个世纪,但是故乡的景象依旧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如他所说,对故乡的思念时刻牵挂于心中。尽管离别故乡后的这些年,潘渊静只回去过一次,但是女儿潘迎已是几次返回故乡,他常和女儿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渐渐老去,希望你们年轻人多多交往,不要忘记故乡台湾,更不要忘记我们根在祖国大陆。”

  (来源:台声杂志 2008年 第二期)


    
 

版权信息
福 建 省 台 湾 同 胞 联 谊 会
© Copyright 2001 By Fujian Taiwanese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会址: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276号18层 电话:(0591)-87802143 邮编:350003 传真:(0591)87802143
http://www.fjtl.org.cn E-mail:fj_tailian@vip.163.com
备案证号:闽ICP备06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