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建台胞之家> 乡音在线> 台胞心目中的改革开放30年 - 正文
 
30周年征文:留种园卢氏的闽台情缘
 
2008年12月04日        来源 : 福建台胞之家网   作者 : 卢绍芳 字体:【】  【】  【

 

儿时聆亲赞宝岛
风云变幻离愁老
改革开放连海峡
骨肉亲缘情滔滔

  在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时,就听过父母提及他们年轻时坐大船去台湾,说到台南的赤嵌楼和硕大的台湾香蕉……。然而,解放后的三十余年中,政治对立已在民间形成了“言台色变”的身份恐惧症,长辈们自然也避免提及和台湾的关系。我第一次知道我家祖籍在台湾是上世纪60年代末,我慈爱正直的父亲卢敬亭先生为我们写下的我们二十世先祖立轩公(名“振基”)在中日甲午海战翌年之1895年,因不愿做日本的顺民而携眷由台湾内渡定居厦门的记述。1975年8月父亲病故后,母亲把我的祖父卢文启先生于1938年亲笔书写的"留种园卢氏谱略"连同文革后幸存的爷爷的片纸字迹交由我整理。至此,由先祖立轩公所创立的家塾"留种园"卢氏一脉由福建永定到台湾,又由台湾而厦门的闽台两度迁徙的家族史在我的面前掀开了帷幕。但,我们永定世籍故地陈东乡蕉坑燕诒楼何在?今可安在?仍然是我心中的谜。也许,是爷爷英魂的指引,终于在2006年,我和永定的宗亲兄弟联系上了,从与爷爷同为永定“燕诒楼”第二十二代长辈的卢绍庭先生(旅缅甸成功华人医药企业家,1983年故去)于1974年整理的卢氏族谱中获知燕诒楼传奇的来历,也获知燕诒楼尚在。2007年12月30日,在我年届九十高龄的叔父卢万金先生率领下,我们一行十余人第一次回到了燕诒楼,那一时刻,望着故土的碧水青山,伴着亲人们簇拥的热切情怀,我不禁热泪盈眶。

  “燕诒楼”是一座四角土楼,背靠着树木葱茏呈弧形的山体,楼前有一处月牙形的池塘与后山恰似形成一轮圆月状,而楼内有两眼井和五洼水坑宛如七颗星星,故有"七星伴月"风水之称,楼的一侧隔着堤岸还流淌着一弯清澈的溪流,站在堤上眺望"燕诒楼"真感到山清水秀,心旷神怡,这是我们的十七世祖文礼公为他的四个儿子即荣亨公,华亨公,富亨公,贵亨公而创建的。初时曾书写为“燕贻楼”,辞书上记载,“贻”通“诒”,均为“传与”,“赠予”之意。“燕诒楼”之名不禁让我联想到“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的诗句:“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句中之“燕”古时通“宴”即“安”之意,此诗句意为“传子孙好谋略,安定庇护子孙”,这与现尚在的文礼公墓碑上镌刻的对联“龙盘山水秀,灵荫子孙贤”同一意义,都寄托了祖先对子孙的期愿。

  书及“留种园卢氏”的闽台情缘得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第十九世祖洁斋公为承祖愿创事业,少小离家渡海往台湾说起。洁斋公是我们十八世祖贵亨公(文礼公之第四子)的长子,在距今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年仅十二岁的洁斋公拜别其祖父文礼公的墓园及绿水青山中的燕诒楼,诚所谓“弱岁昂头不怕霜”,往漳州,转泉州复往台湾赤嵌开基,据族谱载,在台湾立足后,迎娶台湾陈姓女子为妻,家居于安平郡赤嵌楼边,他的胞弟利能公也去台湾,早年居住在台湾郡南小南门外。洁斋公在台从习刑幕,审核狱讼多所平反,人称“有欧阳崇公之风,子孙科第蝉联不绝,皆其积善成德有以庇赖之也”,公有四子,即振辉,振鸿,振基,振斯。其第三子振基就是我们的二十世祖立轩公,为清朝拔贡,进士,是“留种园”家塾的创始人,开启留种园卢氏为书香门第,弟子遍及台湾南北各地。早年,他返永定时为永定宗亲所刻木制封牌两个,上书:“明经进士卢”“儒学正堂卢”如今尚存留于燕诒楼内。立轩公亦传四子,即宗煌,宗燫,宗炘,宗燧。我们的第二十一世祖杏堂公即立轩公之长子宗煌。杏堂公曾任台湾府学,后改署云林县学(即教育长官),在任内病故,卒时台湾府太守亲撰文敬挽。

  留种园卢氏从台湾内渡厦门的第二次迁徙是中华民族气节和对祖国的挚爱使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后,翌年割台归日本,立轩老人不甘屈辱,毅然舍弃在台之殷实家业,率长媳(即杏堂公之夫人曾宜人,其时杏堂公已故),老人之孙儿女:即我的伯祖父卢东启(卢嘉锡先生之父),我的祖父卢文启(时年十一岁),我的叔祖父卢心启(时年九岁),我的姑祖母卢德璇(时年六岁)一行与黄姓和王姓两家世交一起,历尽颠簸跋涉之苦内渡来厦门。在厦门艰难安顿后,初时,伯祖父东启先生尚每隔一两年返台南收取这一房份额内的收入补贴家用,而之后在台产业日衰。辛丑年(1901年)我的祖父和叔祖父同时考中秀才,1903年立轩老人谢世,我们留种园卢氏与台湾族亲的联系也几近中断。民国时代,留种园卢氏教读一门蜚声厦门,这里且不赘述。抗战胜利后,我的叔祖父心启先生再次返台就职于台湾大学文法学院担任教授。由于早年心启先生及其夫人林岫云(台湾雾峰林家人)十分钟爱我的父亲,故我的祖父将我父亲"出为心启嗣",这样,在心启先生解放前赴台期间,我父亲亦曾前往台湾与老人一起生活。临解放炮火频仍,祖父恐父亲滞留台湾难归厦门,急召父亲返厦,岂料,从此大陆与台湾咫尺天涯。

  解放后,我的祖父无时不在思念和自己数十年苦乐与共,手足情深的胞弟心启先生,直至1953年祖父辞世。心启先生早年担任厦门教育总会会长时撰写的“扩充厦门教育募捐启”一文成为留给祖父和大陆亲人的念想之一,而我们姐弟也常常听到父母念叨父亲在台湾时心启叔祖父对父亲的如父亲情,然“父子”无缘再相见,这定然是父亲1975年病故前内心痛感遗憾的一件事。记得直到1987年后,允许台湾百姓返大陆探亲,心启老人的女儿,即我的堂姑母卢荆欢才得以来厦门与亲人聚首,此时我父亲已故去十余年,兄妹已天人阻隔,姑母和母亲见面时相拥而泣,百感交集。姑母告诉我母亲,我叔祖父心启老人在台湾病故后,还是以我父亲的名义立的墓碑。荆欢姑母也曾专程来福州和我的嘉锡叔父会面,只是沧海桑田,他们的前辈均已作古。但改革开放后使海峡两岸留种园卢氏近亲重获音信,重得相见,仍然是无比庆幸的事。如今,此闽台亲缘依然绵延不断,近几年我的胞妹绍荀多次赴台湾,已与心启老人的嫡亲孙女,即我们在台湾的堂姐妹亲切交谈,情犹未尽。留种园卢氏见证了台湾被侵占的历史,见证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事实,闽台骨肉之情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割断不了的。

  令我们犹感不足的是,经过台湾被日寇占领50年的屈辱历史和大陆与台湾将近40年的隔绝,迄今,如前述的我们燕诒楼卢氏在台湾的十九世先祖洁斋公的兄弟支脉,二十世立轩公(振基)一代的兄弟后裔,二十一世杏堂公(宗煌)的兄弟子嗣仍未得联系。倘若仰仗今日大陆与台湾振兴中华民族的共愿,仰仗先祖有灵,在此拙文刊发后,有在台湾或海内外各地的亲人来归认燕诒楼,乃是我辈之大幸,乘着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就藉此文寄上深深的祈愿吧!


作者:卢绍芳,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员


  编辑 : 古路  
 
相关文章 

版权信息
福 建 省 台 湾 同 胞 联 谊 会
© Copyright 2001 By Fujian Taiwanese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会址: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276号18层 电话:(0591)-87802143 邮编:350003 传真:(0591)87802143
http://www.fjtl.org.cn E-mail:fj_tailian@vip.163.com
备案证号:闽ICP备06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