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此,专家和台商纷纷表示,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他们认为,未来海西将发展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在两岸金融、海峡旅游、临港工业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将取得突破。
“在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尚需时日的情况下,先行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有利于两岸经济互利双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石正方说,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协会和海基会刚刚在南京签署和达成三项协议及一项共识,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事实上,海西的概念也是与时俱进的。”石正方说,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有5年,取得了相当成效,而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到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以及现在有些学者探讨的海峡经济区,相关概念不断丰富,这些都为海西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巫永平说,在对台经贸方面,海西具有最大的优势——地缘优势,这一优势在“大三通”之前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大三通”之后,海峡运输可以大大缩短,几个小时就可以跨越台湾海峡,这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所不具备的。在此基础上,福建对台临港工业、石化产业和海峡旅游等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这对台湾来说也是很好的机遇。”巫永平说,比如台湾的石化产业目前就面临很大压力,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台湾石化产业更好转移。
“中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是相当明智和及时的。”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何希灏一直很关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他认为,早期在两岸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福建整个建设和其他省份比起来相对滞后,现在两岸关系趋于和缓,海峡两岸携手发展能量巨大,可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就两岸互免关税、互相承认检验检疫、让台湾金融机构在福建落地等方面做试点,评估相关状况后再慢慢向其他地区推广。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说,目前《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已经签署,有了双方官方授权,下一步将是两岸银行对银行、保险对保险、期货对期货等进一步商谈。两岸金融合作和投资贸易,有其复杂性和敏感性,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货币兑换和流通等方面已有相当基础,如果能给厦门或者福州等城市一定的政策倾斜,包括降低台资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门槛、放宽台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业务经营范围、货币清算方面可以先由商业银行来处理等,先行探索,是更稳妥而有效的方式。
石正方认为,除了经贸交流合作,海西在两岸社会文化交流上的独特作用也值得注意。闽台渊源深厚,社会文化可以无缝对接,比如可以建立厦金特别区域,或者更紧密的小区块,形成两岸生活一日圈,让两岸民众更紧密接触,更紧密沟通。
对此,何希灏表示赞同,他认为可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某个区域,比如闽南地区,设立台胞生活区,让彼此自然融合,更好地交流合作。(许雪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