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11月9日,在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与淮安市政府主办的台商论坛上,两岸近日签署的海运直航、平日包机等四项协议令与会台商倍感振奋;而在全球继续蔓延的经济危机以及东南沿海一些台企的倒闭又令台商们倍感忧虑。不过,有一点却是大家的共识:走出危机,变危机为转机,台资需要搭上“大陆快车”,在两岸合作中实现共赢。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一上台便用“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描述当前的两岸关系。尽管日前访台时遭遇“暴力待客”,但他说,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更不是少数人能改变得了的。近日签署四项协议,是两岸交流的一个历史性时刻,表明两岸人民长期期盼的“大三通”变为现实。经济交流是两岸关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今后,两岸的经济联系必将越来越密切。目前,台商正由沿海向内陆进行梯度转移,同时进行产业升级。共同应对金融海啸,将危机变为转机,台商应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顾问叶万安先生认为,大陆与台湾的不少产业,已经变成“连体婴”。比如笔记本电脑,2007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9700万台,台湾生产了9000万台,而其中近90%都是在大陆生产的。在合作中,两岸实现的是多赢。2007年台湾对大陆出口100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41%,相当于GDP的1/4,为台湾创造了180万个就业岗位;2007年台商在大陆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为大陆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全世界消费者使用,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叶先生认为,大陆未来的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8%—10%的发展速度还能够持续20年以上。而台湾如果搭上大陆的经济火车头,每年保持4.5%—5.5%的增速不成问题。
最近,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张宝诚先生与其团队,在东莞、深圳、昆山走访了120多家台资企业。他认为,随着当地民企的崛起,以及人民币升值取消退税、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等的影响,台资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其中一点就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做变革”。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先生指出,台商应该恢复创业的雄心壮志,利用两岸政策与资源,去发现新兴产业供应链条上的缺口。
在苏北重镇淮安,目前已经有包括富士康在内的300多家台资企业落户,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局面。在论坛上,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代市长高雪坤热邀更多台商来淮创业。“选择淮安就是选择商机,投资淮安就是投资未来!”两位领导承诺:服务台商我们从来不说“不能办”,只问“怎么办”!
今年,台玻集团在淮安盐化工新区一期投资4.5亿美元,建设年产100万吨的纯碱项目。“我认为,台资企业在华南是关闭而不是倒闭。”项目负责人、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伯实说,台商投资大陆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那就是从沿海走向内地。“工业基础良好、交通便捷、生活环境优美,我们认为,地处长三角的淮安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林伯实说,“当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正是不可多得的投资良机,我们对在淮安的投资深具信心!”(王建国 彭广余 翟慎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