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建台胞之家> 服务台胞> 服务台商> 其他(创业故事) - 正文
 
台农:为八闽添绿 在海西丰收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 : 福建日报    字体:【】  【】  【

 题记:耕耘的好时节   

  5月17日,国务院台办宣布:国家新增设立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等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5月23日,大陆首个对台农业合作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获通过。这意味着在祖国大陆,特别在海西,台湾农民耕耘创业迎来了又一个好时节。

   闽台农业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前来落户。我省提出海西战略,建设两个“先行区”之后,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自2006年4月,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成为首批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目前我省已有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强。这4个创业园已落户15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总投资近3亿美元。

   当前,不仅台湾农民创业园所在地政府依法出台了许多新举措,加大了服务、扶持力度,为前来创业的台湾农民提供土地承租及资金周转等方面的便利,有效调动了台农的创业激情。而且其他地方也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闽台农业创业园区,如莆田涵江,在山区乡镇打造闽台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如石狮,在原来基础上,加快对创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台农业合作迈上新台阶;而地处山区的武平,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闽台农牧合作创业园等。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这首宋诗描绘了初夏闲趣惬意、收果尽欢的农家意境。借用这首诗,祝愿在八闽大地播绿、耕耘的台湾农民,在海西热土上尽享丰收的欢乐。

林勇:此生愿做永福人

张杰 陈长邦   

   从当初只身一人来到大陆,到今天父子两代四口人扎根永福,从帮人管理茶场,到自己办起了数百亩高山茶场……

   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勇福高山茶场老总林勇的经历绝对称得上一段传奇和佳话。作为最早到永福投资创业的台湾茶农之一,这位朴实的台湾男人已然融入了当地。

   “台湾大陆都一样,永福是一块福地,我在这里呆了十多年,非常习惯了。我愿意在这里一直呆下去,做一个地道的永福人。”提起在永福创业的风风雨雨,林勇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甜美的笑意。

   林勇今年50岁,从20岁起,他就开始做茶叶。他与永福结下不解之缘,完全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97年,因为在赴大陆旅游的飞机上遇到在永福投资的台商谢东庆,得知他在永福种茶的经历后,林勇转而到永福考察。当了解到永福当地气候、土壤等都非常适宜种植台湾高山茶之后,不久,林勇即只身一人从台湾奔赴永福,到谢东庆创办的台品茶业做管理,这一干就是6年。

   “当时到永福的台湾人就我们几个,而当地整个集镇破破烂烂,但这里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和大陆广阔的市场吸引了我们,再加上当地对我们的热情支持,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对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可以说,投资永福,永远幸福。”对于最初到永福的情景,林勇至今仍记忆犹新。

   到了2002年,对永福当地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把握之后,加上当地各种投资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林勇觉得自己在大陆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年,他开始开发自己的高山茶场。由于精通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林勇的勇福高山茶场很快就红红火火。第二年,他索性把远在台湾的儿子也带到了永福,帮忙一起打理茶场。

   更有戏剧性的是,在接下来的创业日子里,父子俩深深爱上了永福这片土地,都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儿媳已在台湾生下一女,林勇的小儿子目前也在龙岩农校读书。“这里也是我们的家。”林勇坦言。

   经过在大陆10多年的打拼,目前,林勇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他不仅建起了660多亩台湾高山有机茶基地,而且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每年出产茶叶1万多公斤,茶场日常用工17名,采茶季节用工200多名,解决了部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谈起这些年来在永福创业的经历,林勇感受最深的就是“进步太大了”。他告诉记者,最初他们到永福时,每次回趟台湾都要从厦门转道香港、澳门,而当时从永福到厦门也得4个小时左右,早晨8点钟从永福出发,到台湾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了。如今,两岸直航,从厦门到金门坐船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即使直接坐飞机到台湾也非常方便,“这是以前根本没想到过的”。

   而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的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势头也是蒸蒸日上。从2005年规划建设,到2006年5月被列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创业园,再到2008年2月被批准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只经历了短短不到3年时间。目前,创业园已落户台资企业46家,涉及台商投资个体300多人。落户核心区的台资农业企业有42家,总投资4.3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39家,面积近4万多亩,已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

   作为茶农和台商,林勇对于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创业环境感受颇深,讲起来如数家珍:“修茶场道路每公里补贴8万元,帮了我们不少忙;当地政府拿出100多万元对集镇进行环境整治,让我们在这里生活得更舒心。还有,当地出资2000多万元建设三星级的台缘山庄,给我们这些在外的台商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聚会的场所,这些都让我们在永福找到了家的感觉和温暖……”

   今年春茶,林勇的茶场做了6000多公斤茶叶,加上今年雨水偏少,茶叶的质量非常高,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能是“近十年来品质最好的一年”。不过由于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茶叶的价格却比往年下降了一成左右。但尽管如此,林勇对于未来仍充满信心。下半年,他打算在预留的8亩地上建设新的、标准更高的茶场。同时,还准备申请注册自己的高山茶品牌。

   “从最初的一家到现在的20多家,台商在永福的发展我亲身经历和见证过,一直信心十足。如今大陆明确支持福建建设海西,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台商发展,我有什么理由不看好将来在大陆的发展呢?”林勇说。

台湾花果香飘仙游山区

   记者 陈建平 通讯员 郑志忠    

   5月下旬,台中农民张锡洲、陈敏雄一行6人,风尘仆仆赶到仙游考察台湾农民创业园,顺利签下了开发台湾山庄的协议。

   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被正式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后,悄然发生了变化,管委会主任温斌兴奋地说,连日来,已经相继有5批台商前来仙游考察,对加盟创业园前景充满了希望,有观光采摘园、桂花园等5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提起台湾农民来仙游投资,当地流传着一段佳话。1987年,祖籍游洋镇梧椿村的台胞吴步琰先生,退休后从台湾返乡祭祖,乡亲们热情地燃放鞭炮夹道欢迎,浓郁的乡情让他感动不已。尔后,他多次返乡考察山地开发,并亲自刨了100公斤土壤空运到台湾中兴大学化验,结果证实,仙游土壤完全适合栽种台湾甜柿等亚热带名优水果。在他的极力推荐下,上世纪90年代,就有来自台中的蔡建全、王贵铭等几位台农陆续前来仙游山区落户,短短几年,他们在游洋镇沽山、双峰等地开发了3000亩果场。

   王贵铭从1999年开始试种台湾甜柿,2003年正式成立山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种植甜柿、甜桃、杨桃、水梨、大黄柠檬等台湾水果。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在仙游山区播下了一片片绿色的希望;2007年被授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示范基地,2009年评为莆田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蔡建全、王贵铭引种甜柿成功后,又介绍了苏启洋、傅金池、洪渊辉等10多位台湾农民前来投资,他们带来的9个台湾农业项目在仙游落地开花。

   温斌介绍说,这些年来,园区鼓励前来落地的台湾农民“以台引台”,如今已初具规模,共有山益、亿松、摩天岭、永嘉等21家台资“农字号”企业入园,已种植台湾甜柿2.1万亩,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甜柿品种引进示范基地;还开发种植樱花2000亩,台湾甜桃、杨桃等20多种水果上千亩;年创产值10亿多元;并带动当地运输、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谈到创业园升为“国家级”后的远景发展,温斌说,他们将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和优质台湾甜柿水果、日本樱花名优花卉等6个示范基地;并与福建农林大学签约,建立全国首个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为两岸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日前,在福建农林大学校长的引荐下,在农林大攻读硕士的台湾学生周张德堂到仙游考察,与创业园签订了开发高山咖啡的项目协议书。还有2名台湾大学生和3名大陆大学生也将前来园区创业。仙游县还将以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建造全省首个台湾村,首批争取入住台湾客商、台湾村民50户以上,让台胞在风景秀丽的仙游安居乐业。

   时值初夏,创业园内迸绿飞红,山花烂漫。山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杨桃园里,一个个硕大的台湾杨桃挂满枝头。富盛农业有限公司的500亩花圃内,日本樱花苗长势喜人;南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苗圃内,一畦畦的台湾嘉宝果苗已长到1米多高;亿松农业有限公司的万头养猪场内,一座座规范化的猪舍列队成行;盛丰农业有限公司的木瓜园里,员工们正在采摘黄澄澄的台湾木瓜,销往省内外市场。这里已然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14年“务农”见证闽台农业合作

记者 谢贤伟 雷光美 通讯员 邱耀斌


  王建文和农业打了14年交道。他从事的工作与“两岸交流合作”有着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王建文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见证了漳浦农业逐步迈向现代、高优、精致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正朝着两岸交流合作的大方向进一步推进。如今,王建文戴上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漳浦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头衔。

  王建文全程亲历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规划和筹建。

  “2000多万台胞,漳浦籍占十分之一;漳浦的地理、气候又与台湾极其相似,不存在品种的排斥。”对这些优势,王建文了如指掌。而早在1984年,漳浦就拥有了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可见渊源深长”。

  14年前,王建文走进漳浦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专司农业。1997年7月,长桥农业科技园区被列入“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八大园区之一。不久,漳州德全高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长桥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园区吸引的首例台资。

  2001年9月,以长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科技部批准成立了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重点以科技带动两岸农业交流。

  2005年11月26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出将近两年,全国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漳浦应时而生。引资之外,突出技术的引进、开发、创新、示范、推广。2006年4月10日,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已落户68家台资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总投资1.1亿美元,年产值15亿元。

  近年来,园区先后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硬件上去了,软环境也要跟得上。”在服务大厅,王建文说,园区内成立了“台农企业之家”,工商、法院、海关、公安出入境等设立窗口,保障台商权益,也使货物进出口及人员两岸往来更加便利。

  一个令王建文至今难忘的镜头,是台湾农民罗美坚领到首张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时的场景。“有技术、有经验,但是暂无条件申办公司的台农,可以更快捷地到大陆创业了。”另外两个台农廖建强、宋昀和,很快也相继当了个体户。

  挂牌三年,不过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短暂的起步。园区规划面积达30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示范区10.5万亩,辐射区18万亩。而且,创业园将建成科技服务、创业孵化两大中心,打造花卉、果蔬、茶叶、渔业、物流、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区,遍及全县。用王建文的话说,一个大平台真正起来了。

  在当前全面推进建设海西、两岸交流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的背景下,如何寻求园区发展的突破之道?

  在建的科技服务、创业孵化两大中心,王建文很期待。“两大中心关键是要为台湾企业、专家的核心技术提供转化、应用的条件。”他说。现在,园区明确提出,依托台资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打造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苗开发培育基地。

  有产品,更要有渠道。信息流、物流建设也在一步步实现。园区管委会对面,花卉物流集散中心项目首期100亩完成了土地平整、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为园区内的花卉企业率先建成一个花卉苗木展示、销售、集散的中心。”

吴森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薛希惠


  “10年时间,我终于找到了发展事业最理想的地方。”森源兰蕙园艺公司董事长吴森源来清流考察后,他亲自挑选位于清流嵩溪镇莲花山脚下一处山坳作为种植兰花的基地,并准备逐步把事业的重心从台湾转移到福建。

  吴森源来自台湾苗栗县,学的是广播电视专业,毕业后曾从事过新闻工作,因采访各种各样的花农逐步熟悉种植兰花的技巧,他还写过不少有关兰花种植的书籍,赚了700万台币,这就是他从事兰花事业的基础。“来到清流也是机缘巧合。”原来,清流小伙子赖张龙曾代销过他的兰花,他应约来清流考察后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种植兰花。2008年11月6日,在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上,他正式签下合约,首期投资400万元,建设兰花基地。

  如今,他的兰花基地已初见规模:呈梯级状的山陇田已平整得清清楚楚,9个大棚已建起来了。遮阳网、保温膜、全自动喷灌设备一应俱全,几个大棚里已经种上春兰、蕙兰等兰花品种。

  在吴森源看来,现在是发展兰花事业的最好时机,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选育、组培、杂交优良兰花品种,并大规模种植,让“花中君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近,吴森源不断地从台湾、大陆两地进进出出,随着角色的逐步融入,他心里的天平开始向清流倾斜。他逐步把台湾的组培中心以及广东基地的名贵兰花品种移入清流。在他看来,清流兰花基地还可以作为农业休闲山庄。他一遍又一遍在园地里行走,边走边寻找灵感:哪棵树要留下,怎么修整;水池建在哪里,哪些地方用来养鸡养鸭……按照初步规划:兰花基地第一期规划建设200亩,总投资2800万元,3年内达到500亩,5年内带动100户农民。

  兰花有品种、品质、品位“三品”,吴森源从事兰花事业,也悟出许多人生哲理:“花繁柳密处插得进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他告诉记者说,还想在园区内建一养老院,收养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还可以慢慢把在台湾的亲人接到大陆,在清流安度晚年。

  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是2006年7月设立的,确立了规划总面积17万亩,重点建设“五区一会”的发展目标,即:建设金星加工区、花卉苗木区、名优茶果种植区、特色养殖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三明市清流台商联谊会。现在,清流全县共有台湾企业22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产业,总投资超过2400万美元。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吴森源经常抽空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知道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知道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他觉得发展兰花事业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劳动时晒得黝黑的吴森源,脑门子亮堂堂的,心里更是亮堂堂的。


  编辑 : 辽野  
 

版权信息
福 建 省 台 湾 同 胞 联 谊 会
© Copyright 2001 By Fujian Taiwanese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会址: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276号18层 电话:(0591)-87802143 邮编:350003 传真:(0591)87802143
http://www.fjtl.org.cn E-mail:fj_tailian@vip.163.com
备案证号:闽ICP备06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