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产品市场的建筑顶端,大多设计成两头翘起的帆船状。“这边是大陆,那边是台湾。”在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哲眼中,这是两岸一家亲的象征。随着加快建设海西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通过,泉台两地的产业合作之路,正在独有优势的驱动下越走越“亲”。
优势:成熟产业链成两岸合作摇篮
“我们和台商做了七八年的生意,这些经验和相互间的信任是别人无可取代的。”王世哲对此信心十足。为扩大闽台农产品市场的辐射能力,我市正规划建设厦漳泉城市联盟高速公路南石支线,现有的石井渔业专用码头也有望扩建为5000吨级对台渔业专用码头。随着这些硬件设施的逐日完善,我市对台农业合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王文泰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经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石油化工等多个较成熟的产业链,为两岸产业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市委、市政府历来注重做好泉台两地产业对接规划,积极主动与台湾产业对接,现已初显成效。如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石油化工成为台湾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20多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特别是在去年“6·18”期间,泉港区政府与台湾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达成协议,将共同投资兴建台商化工投资专区,发展轻油裂解及其下游项目,年产80万吨乙烯及延伸产品,这一项目的成功对接让泉台石化业发展搭上快车道。
前景:向全国重要台资聚集区迈进
加快建设海西意见通过后,加强泉台产业用纺织合作这一想法在福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启明脑中萌生。“在国外,纺织品在工业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台湾跟进得较紧,而泉州纺织业在这方面目前还是空白。”他认为,加快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将扩大泉台产业的对接面,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好的切入点。此外,泉台纺织服装产业在设计、面料、机械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也将相应扩展。
王世哲认为,国务院对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将极大坚定台商的投资信心,此前一度为台湾局势不稳或将导致巨资投入的农产品市场打水漂而担忧的他,如今对泉台农产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今后,不仅台湾水果将更频繁地运往大陆,福建乃至北方地区水果都有望通过泉州销往台湾。”
据了解,我市已针对泉州和台湾各自的产业发展优势,出台《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制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建材、食品饮料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对接措施。这一专项规划成为近年来推动泉台产业对接的重要指引,让泉州逐步成为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又一个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向全国重要的台资聚集区迈进。已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旅游服务“5+1”新兴产业的泉州,正以海峡西岸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身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广大台商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泉台两地产业合作之手将越握越紧,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报记者朱娟娟陈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