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建台胞之家> 共同家园> 祖家风情 - 正文
 
福建龙海发现台湾家族墓群
 
2008年09月12日        来源 : 福建台胞之家网   作者 : 厦门市台联 戴晓玫 字体:【】  【】  【

 

  据厦门日报黄树金报道,近来,福建漳州文管办在调查重点涉台文物时,发现位于角美镇的“林维源家族”(又名“林本源家族”)清代墓葬,系台湾在大陆罕见的家族墓群。为确保文物主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完整,龙海已经责令关停了周边的采矿作业,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座古墓葬一字排开

  角美镇杨厝村丁厝山南麓的山坡上,四座古墓葬坐北向南一字排开,格调一致,规模宏大。漳州文管办文物工作者钟武艺介绍说,这里距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约为500米。墓地包括林维源墓、林维源曾祖父林应寅墓、林维源侧室黄氏墓、林维源胞兄林维让之妻杨氏墓。总占地面积达2633平方米,折合占地3.95亩。四处古墓葬,是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在大陆的家族墓群。
钟武艺重点介绍了林维源墓。此墓在四处古墓葬中规模最大,占地约有640平方米。墓葬建造考究,保留清代的石翁仲、石像生、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和司土亭。

林维源先祖义建“林氏义庄”

  据林维源后裔龙海林氏义庄负责人老林介绍,早在林维源的前三代人,就先后渡台发展,他们发扬闽南敢拼会赢的精神,在台创立宏大的基业,而且成为有名的慈善家和爱国才。
经文物专家考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年已44岁的林维源曾祖父林应寅,只身从老家角美镇埔尾村渡台,以设账收徒教学为主。1782年,林应寅次子林平侯也来到台湾,经营了大米、盐务、樟脑等大宗生意,后来开垦土地,设立钱庄,贸易通往南洋,终成台湾首富。林平侯一生乐善好施,多次捐输清廷有功而被重用,历任浔州通判,桂林同知,南宁、柳州知府。
1819年,林平侯辞官回漳州。他目睹角美乡亲的落后面貌,就在角美杨厝创建永泽堂林氏义庄,买下大片的良田作为养赡基金。“念乡亲贫苦,仿范仲淹庄之法”,用于赈助贫苦族人,成为清代中后期闽台两省著名慈善机构,也是漳州最早的慈善机构。

严拒利诱终身不入日籍

  林维源系林平侯孙子,字时甫,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后来,年富力强的他也渡台,成为家族的继承人之一。他继续把林家发扬光大,成为台湾赫赫有名的民族企业——“林本源家族”(大陆称“林维源家族”)。
林维源曾与厦门人李春生一道,捐资合建“千秋”和“建昌”两条街(今台北市贵德街),吸引海内外商人云集贸易,为台北的繁荣和发展打下基础。林维源仿苏州的“留园”,在台北板桥建立林家花园,先完成五落林家大厝。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板桥林家花园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造工艺精湛,规模宏大,成为台湾经典园林,后被台湾列为二级古迹保护。因建设台湾功绩显著,林维源官至二品,被授予督办全台抚垦大臣、侍郎衔太仆寺卿等职。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后割让台湾,林维源参与成立“台湾民主国”被举为议长,抵抗失败后举家内迁厦门,长居鼓浪屿。终身不入日籍,曾多次严拒日本利诱,体现了铮铮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后来,林维源的儿子林尔嘉在鼓浪屿创建了菽庄花园。


  编辑 : 古路  
 

版权信息
福 建 省 台 湾 同 胞 联 谊 会
© Copyright 2001 By Fujian Taiwanese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会址: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276号18层 电话:(0591)-87802143 邮编:350003 传真:(0591)87802143
http://www.fjtl.org.cn E-mail:fj_tailian@vip.163.com
备案证号:闽ICP备0602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