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3月,86岁的台胞张庭辉先生,从台湾宝岛风尘仆仆专程来到南平,3月19日,他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闽北台属联谊会,拜见高葆煊理事长时,一直站着不坐,第一句话是“谢谢!谢谢!谢谢!感谢政府和领导为他排忧解难,特事特办”。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台胞如此感激?
夕阳余辉更璀璨。张庭辉先生情注桑梓,热爱祖国,怀念故乡,为家乡教育事业作贡献,1994年捐资40多万元人民币,在南平市延平区库区夏道镇罗坑村新建一座800平方米小学教学大楼,改善教学条件。新落成的“庭辉小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先后考上大学有20人,中专毕业生30余人。由于他热爱家乡教育事业的善举,1995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匾张庭辉乐育英才殊荣。
由于近年来村民外出打工多,造成当地生源少,师资力量不够,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撒并到周边小学。小学生到其他学校读书,往返不安全,甚至发生同学打架的情况。2009年度上学期,学校教师减少2名,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村委会只好聘请2名代课教师,每月每人工资700元,村里负担代课教师工资非常困难。
去年9月,台胞张庭辉先生来信反映学校的困难情况,请求帮助解决上述问题。关注民生,聆听社情民意,延平区政协常委、闽北台属联谊会理事长高葆煊先生一行深入罗坑村,对学校缺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多次向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反映社情民意。好事多磨,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高年级设置不再撤并,并从下学期起,缺编增补2名教师,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罗坑村出现“三笑”,台胞张庭辉喜出望外,笑了,全校师生笑了,库区村民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