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开宗于周代。周时人太伯、仲雍兄弟,让王位于弟季历,避居荆蛮,纹身断发号“勾吴”,荆蛮部落护立为王。周武王当朝时,仲雍后裔周章已为吴君,遂封其为吴国君,周章后裔于此以吴为姓。
南靖县金山镇安后村吴氏祖先吴世崇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年)从本县龙山涌口迁移到金山安后(俗话溪子尾)开基,至今已经562年,传衍22代。居住在金山镇安后、金山、荆美、东建、大山、荆都和龙山梧营7个村。
明朝正统十二年三月,吴世崇和他的父亲光雀,肩挑行李,从南靖县龙山镇涌口村大寨脚迁居到金山镇安后,在蔡员外家当佣工。
世崇父子为人老实忠厚,精通田里农活,起早摸黑干个不停,很受蔡员外器重。几个月后,吴世崇向蔡员外请求,我因妻子不幸早故,留下3个儿子,现寄养在岳父家中,能不能带来你家?蔡员外答应了他的请求。几年后,蔡员外病故。员外夫人分3间房子给世崇父子,让他们自立门户。在员外夫人的资助下,世崇续弦,娶坑内罗氏为继妻,生下一子。
转眼几十年过去,世崇已年届花甲,4个儿子,长、次娶妻生子,另外两位夭折。为了让子孙今后更好发展,世崇决定搬出蔡家, 在小溪岸边盖了两处平房。他率领全家,披荆斩棘,开拓田地。几年后,开成一片良田,家境逐渐富裕,人口也不断增加。
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吴世崇逝世,享年65岁。乾元、乾礼兄弟继承父志,继续开拓发展。明朝嘉靖年间,世崇裔孙兴建“崇德堂”(又称溪子大宗),祠堂占地面积264平方米,坐北向南,主堂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梁架彩绘人物花卉。前、后堂8根圆石柱刻有4副对联。墙基、石门均用规格条石铺成,大门左右有一对石抱鼓,浮雕鸟兽纹饰。
1993年春,旅居台湾裔孙吴如同先生首先捐款港币1000元,带动众乡亲捐资修缮祖祠,于1995年元月竣工,同年3月28日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1998年,崇德堂被列入南靖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堂吴氏后裔,曾有部分人员迁徙台湾,族谱记载如下:
肖林公后裔,仕让—有降——金鸡之子,伍拾,解放前开往台湾。
性冲公后裔(东建廍子),兄弟文茶、文局,约于清乾隆年间开往台湾。
性冲公后裔,学说房后裔,开往台湾,曾寄款回乡修祖祠。
下厝恩荣后裔,歪岸之子,山林,解放前开往台湾。敏德公后裔,怀德(又名芋头),约于1940——1942年往台湾,他长子吴国柱(又名恩培),现仍居住台湾。
下厝初升公后裔,吴榕根的嗣子吴民强(又名打铁仔),解放前往台湾。
上厝肖林公后裔,金山圩吴德天长子吴镇城,解放前往台湾。
下厝河洋季仍公后裔,金山田中央(原制都打铁寮)吴水泉之子展森,居台湾。
下厝河洋季仍公后裔吴如同(又名茶炉),约于1941年左右开往台湾,子女一部分仍在台湾。
上厝肖林公后裔,吴国樑(又名海生),解放前(厦大毕业)重庆特种训练,毕业后派往台湾省任岗山中学校长,兼省督学,后晋升文学教授,曾出国往新加坡讲学,多年后回台湾。现子女都居住台湾。
隆显公后裔,梧营房,12世后裔,世甘之子孙,在台湾台北、桃园、台中等,有70多人次曾回乡重修世甘坟墓。这支系在台湾人丁兴旺。
2008年12月4日,台湾嘉义县朴子市市民代表、副主席吴心俊伉俪(妻子翁淑英,嘉义县朴子市妇女会理事长)首次回到金山镇安后村寻根谒祖,通过查对族谱,其祖先名瑟,属于下厝房,元一辈,开往台湾,至今已300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祖宗,吴先生夫妻非常高兴,在宗祠前与祖地宗亲合影留念。他表示,回台湾后,要向亲人们汇报祖地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组团回来南靖恳亲祭祖。(南靖县台联 颜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