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才能同行 有爱才能共鸣——2025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侧记
2025年07月23日 来源:全国台联台胞之家网
“台湾的面积与大陆哪个省份差不多大?海南!”“台湾那边也有沙茶面,这几天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的美食。”“台湾小天使们表演的少数民族舞蹈非常有趣特别。”短短一周,两岸小天使从陌生到相识,透过几天的相处,他们也更走近彼此。

破冰游戏现场
7月15日至18日,由全国台联、福建省台联、厦门市台联、漳州市台联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在福建厦门、漳州等地展开,本次活动以“逐浪同行,智创未来”为主题,短短几天内,来自两岸的32对“和平小天使”双向奔赴,从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的初次相遇,到五缘湾帆船上的同舟共济,再到漳州古城墙下的历史寻根,解锁了许多有趣的体验、收获了无比珍贵、充满欢笑的美好回忆。

郑平致辞
正如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所言,本次活动既为小天使们搭建一个轻松互动的平台,也将为两岸文化交流增添新的活力,两岸小天使们在行走的路途中发现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在与伙伴们的互动中收获知识与友谊,理解更深、情谊更浓,为和平与友谊的未来,播撒下更多充满希望的种子。
“体验了许多的第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帆船项目,真的很有趣,我在比赛的过程扮演舵手的角色,快速学会了怎么推拉,获得不少知识。”15日下午,小天使们来到厦门五缘湾海洋文化科普研学基地,认识帆船、学习绳结技艺,随后,登上游艇、出海实操、分组竞技。随着汽笛响起,一艘艘帆船驶向大海,航行中还能隐约看到金门岛。

体验帆船项目
来自台湾南投的小天使曾同学紧握舵轮,感受着海风的推力,海风阵阵,吹散了初识的拘谨,也吹扬起同舟共济的豪情,航行中,他与大陆小伙伴紧密合作,控制好船只的方向和速度,最终顺利绕过船只,赢得比赛的第一名。
“教练告诉我们,舵手、主缭手和前缭手需要紧密合作,才能控制好船只的方向和速度,过程中我与大陆小伙伴相互鼓励、加油打气,最终我们齐心协力取得好成绩,这种友好的氛围,也让略显紧张的比赛多了些团结与温暖。”

体验棉花画制作
“你们知道吗,棉花画最早起源于一件被子,上世纪60年代初,福建漳州龙海地区有非常多弹棉被的老师,为了棉被销量更好,会在棉被上附着各种图案,后来师傅们把图案分离出来,形成了棉花画。”16日下午,小天使们走进漳州棉花画的体验课堂,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用棉花层层铺迭、塑形,通过镊子、剪刀、胶水等工具的辅助,一团团棉花就这样变成一株灵动的水仙花,待作品完成,来自台湾南投的小天使袁同学立刻拿起手机拍下这份亲手制作的纪念品。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棉花画,做好后迫不及待就分享给台湾的朋友了。”她说,这次体验很特别,不仅了解到棉花画的历史,也学习了制作技艺,更感受到它的美,交流中听到大陆同学会通过非遗研学等方式了解和传承文化,这些形式很好,可以让更多人近距离地接触老手艺。
“第一次看到机器狗表演,真的很酷炫。”16日下午,小天使们走进漳州科技馆,通过直观生动的科普体验,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通过讲解员介绍一件件展品背后的科研故事和创新历程,深刻领悟祖国科技发展的强劲势头。
头发慢慢竖起来的瞬间,像被施了魔法,“怒发冲冠”体验区吸引不少小天使互动参与,“以前在课本上读过静电原理,总觉得很抽象,今天亲手试了才明白,原来电荷之间的排斥力真能让头发‘站起来’,科技馆把复杂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不仅有趣,还能让人记得更牢。”

在漳州科技馆近距离感受科技成果
“希望更多小朋友和我一样认同这份根”
16日,小天使们走进漳州古城,沿途可以看到古朴斑驳的旧墙城楼,这些遗存下来的古迹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见证着古城的历史变迁。

走进漳州古城
明清两代,福建漳州的林氏族人渡海赴台,开发台湾的两大林氏家族雾峰林家和板桥林家都来自漳州,他们共同的祖祠——林氏宗祠就在这里。
“我就是从漳州迁到台湾的第十代后人,在大陆长大,后来去了台湾生活,每年爸爸都会带着我回漳州祭拜祖先。”说起自己的成长轨迹,来自台中的林同学语气里满是认真,“我一直打心底觉得,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真希望台湾的更多小朋友和我一样认同这份根。”
除了错落的古迹,在古城漫步,走过台湾路,还能发现地道的台湾美食,这里为何处处透着与台湾的联结呢?带着好奇,小天使们走进古城记忆馆寻找答案。
据讲解员介绍,1895年甲午战争后,许多不愿被日本殖民的台湾同胞横渡台湾海峡来此定居,因而这里也被称为“小型的台湾社区”,如今古城里依然保留许多来自台湾的文化。
“原来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藏着这么多两岸间的故事,过去先辈们带着家乡的记忆在此扎根,把台湾的味道融进了漳州的街巷里,如今我也沿着先辈跨海的足迹,来到这里生活。”父亲来自台湾、母亲来自湖南的赖同学从小就在漳州定居,也在探索中渐渐发现这座城市与台湾的渊源,“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血脉相连,有着很深的羁绊。”
“其实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基因”
在闽南书院,小天使们一同观看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惠君带来的木偶戏《大名府》,角色各异的木偶在艺人指间翻飞起舞,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少小天使看得入神,拿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观看漳州布袋木偶戏
“从小在福建长大,闽南地区的布袋木偶戏于我而言显得亲切很多。从有记忆开始,村里逢过节日会有演出,平时也会在剧院买票观看。”辅导员陈衍霖向同组的小朋友们介绍着布袋木偶戏。
“台湾的霹雳布袋戏就是在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台湾南投的蔡同学补充道,大家发现,两岸布袋戏不仅起源相同,且与闽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份共同的文化基因,让彼此心中涌起一种亲切感。
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小天使们走进多个展厅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还意外看到了一批来自台湾的文物。

参观厦门大学
“大家看,这尊妈祖像就是由台湾同胞捐赠的,妈祖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相传福建湄洲岛有个姑娘名为默娘,为了救落水的小女孩不幸溺亡,到了北宋,福建成为重要的港口,出海的人们为了保佑自己平安归来,将默娘的故事神化,创造了妈祖的形象,认为妈祖可以保佑海上航行顺利。”
“从湄洲岛到台湾,妈祖的信仰随着迁徙跨越海峡,更加印证了闽台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应该让下一代有所了解。”本次活动的随团领队陈老师、同时也是两名台湾小天使的妈妈,此次她全程陪伴孩子们参与活动,她说,“让这些信仰故事从小在孩子心里扎根,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懂‘两岸一家亲’不是一句空话,孩子们是两岸婚姻的结晶,我总告诉他们,你们身上带着两边的牵挂,更该把这些共有的文化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常回大陆看看,期待我们下次再见”
四天太短,短得来不及走遍闽南的每一处风景;四天又很长,长得足以在年轻的心里留下难以言喻的愉悦记忆。

闭营表演
旅途的美好瞬间,在定格的照片里鲜活存在着。即将返程时,大陆志愿者把显影好的拍立得照片送给台湾朋友,“留作纪念吧,期待我们再相聚”,画面里的笑脸被定格,在彼此的掌心和记忆里,成了不会褪色的印记。
旅途的温暖情谊,在相处的细节里氤氲而出着。“去年参加活动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让我感动和珍惜的是,这份情谊并没有随着活动的落幕而结束,今年我与小天使们再次相聚,播下的友谊种子,真的在生根发芽。”辅导员危紫怡分享了和小天使相处的动人细节,她说是那些共同创造的温暖记忆融化了隔阂、拉近了距离。
旅途的丰富意义,在活动的过程逐渐清晰。“这次终于喝到在Tiktok上刷到的蜜雪冰城奶茶。”“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电影,《聊斋:兰若寺》里的故事情节很多是我们小学教过的,特别亲切!”“课本外的大陆很繁华很美丽。”参加活动的不少台湾小天使是“首来族”,他们分享着初次登“陆”的新发现、新体验,来自台湾南投的苏同学说,屿见闽南的汉服体验很惊喜,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的感觉真的很棒,期待未来还能再来,解锁更多奇遇。
[编辑: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