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胞之家  >   专题区  >   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我家的大陆情缘

2018年11月13日 来源:福建台胞之家

  我对大陆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主要归功于QQ,因为父亲长年在大陆工作的关系,使用QQ联系成了家常便饭。在大家风靡玩实时通跟MSN的日子,我过上了在QQ上交大陆朋友,然后每年冬天等待着在空间上赏雪的日子。经过两三年的交流,QQ列表上很多朋友陪我走过台湾的基测、学测,在梦想道路上驰骋的时候,就想起海的另一边有我的小伙伴跟我一起默默努力。我开始好奇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开始试着理解彼此观念中的差异,包括对历史人文的认知,也包括对风土民情的评点。

  上一代人的故事

  我的外公祖籍福建泉州,我的外婆是个不折不扣的本土农妇。1949年,我的外公因历史的原因,来到了这片对他而言全然陌生的土地,认识了我的外婆,养育下我的妈妈、舅舅和阿姨。妈妈从小生活在一个本省人与外省人混居的社区,从妈妈的旧家走路到她就读的双十国中只需要十分钟。在那个被意识形态渲染的青春期,妈妈只知道地理课本上以及历史课本上对“故土”的描述,冥冥之中,妈妈感觉,指不定哪一天,大家都要回到那片土地上开始新的生活。

  妹妹是“大陆妹仔”

  父亲算是最早的一批大陆台商。妹妹上幼儿园那几年,妈妈因为一人无法同时照顾我们两个,就把妹妹送到天津跟父亲一块生活,两年后才又让妹妹回到台湾。

  妹妹刚回台湾那几年,满口天津普通话,很有相声演员的味道。亲戚朋友遇到我妹妹总喊“大陆妹仔”,而妹妹似乎也不排斥这个新绰号,也乐得开花儿。妹妹刚到台湾时有些坏习惯,因为饮食习惯改变,所以挑嘴得厉害,而且问她想吃什么的时候她总也回答不上来。终于有一天,我在一个卖上海点心的店铺买了个豆沙包给她,她才开心地跟我说,在天津的时候,她每天早上都在等卖豆沙包的摊贩推着车子到小区楼下。只是来台湾以后,见得最多的是“台湾馒头”,却不似天津豆沙包好吃,因而时不时闹脾气。她的味蕾藏着在天津生活的秘密,也藏着她对爸爸的思念。有一次带着妹妹上街,看到有卖麻花卷的,买了些讨好她,才得以听到我所不知道的故事,妹妹用挑嘴这样的无声抗议引起了我的关注,也使我对大陆这片土地产生了美好的憧憬。

  大陆处女行

  第一次离开台湾带着妹妹搭上长荣航空到香港时,心里只有忐忑。过去的新闻提到大陆与香港总是负面新闻居多,我一夜未眠,担心我带着妹妹一起被人贩子给拐跑。到了香港以后又被复杂的转机给晕住了,还好香港的空姐看到我跟妹妹两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准备过关坐大巴到南宁,都很热心帮忙我。本来胆小的我因为拿着台胞证而显得更显眼了,那年来大陆的台湾人大多数还属台商,同行的阿姨们看到我们两个小朋友也都很热心。有个也是要到广西的阿姨一路上护着我跟妹妹,对我说:“不要怕,跟着我走。”其实,仔细一想便会发现,世界之大,哪里都有好人,也哪里都有坏人,何必用好坏来当成区分彼此的标准。

  第一次只身来大陆,给我的感觉是很新鲜的。南宁虽然是广西的省会城市,但在当时,也是不算发达城市。每周的轮流限电,常常让我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奔波,只为了在炎炎夏日中找个有空调的栖身之处。每到了夜晚,中山路的小吃一条街,虽然显得古朴无华,却也能找到属于南宁这座城市的小确幸。这是我深入了解大陆的起点,也是我拥抱的第一个城市,往后几年的印象与经验都是在这次出行的基础上添加的。虽然比起很多人,这是一次再平凡不过的体验,但是对我而言,我很庆幸当年踏出台湾,看一看我父亲生活了好几年的南宁。

作者初三那年,带着妹妹到广西看望父亲,摄于广西大学

  日新月异的大陆

  我去年完成了在泉州的四年求学生涯,北上赴京读研。身处在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中,我深深觉得大陆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包容性更强。如今的大陆,很难再现当年大巴内颠颇的记忆,高铁平稳地驰骋,就能将我送到我想到达的目的地。村村通的基础建设,也使得我们能更方便地食用到来自大山与田野的蔬果,甚至做田野调查的时候也省了不少脚程。越来越多的城市有直航航班,出国去玩或是回台湾的家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从原本的“捧着一叠现金来缴学费”到现在电子支付的盛行,一个月用不着现金已属常态。

  改革开放40周年,从祖父母辈口中的大陆,到父母儿时课本中遥远的大陆,再到今天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安康的大陆。三代人的记忆与体验,见证了中国大陆40年间的发展变化。愿未来能有更多的台湾乡亲用脚、用眼、用心,去丈量、去眺望、去感受这片美丽的阔土。(文/刘修齐,台湾台中市人,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生研究生)

[编辑:卓高翔]

台联动态

地方讯息

联谊交流

乡音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