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胞之家  >   专题区  >   我与台联40年征文

我与台联同成长

2021年03月09日 来源:福建台胞之家网

  自打记事起,每当有人好奇我的台湾籍贯时,我总能习惯性地将“台湾省台北市宁波西街12号”脱口而出。但说心里话,作为出生成长在大陆的第四代台胞,除了这一串熟悉而又陌生门牌地址外,对“台”和“台联”的印象最初只是来自于爷爷。记忆中,爷爷有一手好厨艺,最拿手的就是闽南芥菜饭。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芥菜饭,让混合着肉菜鲜香的米粒在口腔中驻足,伴着爷爷聊起的故事一起下肚,这便是儿时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了。

  太祖母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抗战时期与到台北经商的太祖父结为良缘,并定居大陆。照理说,嫁入莆仙小有名气的商贾富贵人家,本应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好景不长,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土匪强盗巧取豪夺,不仅将家里的产业财产霸占殆尽,还以“通共”罪名把太祖父投入监狱迫害致死,太祖母年纪轻轻就成为异乡寡妇。解放后,由于台胞政治身份敏感,加之方言不通,谋生路子不多,一家人在艰难穷困中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等到好不容易把四个儿子拉扯成人,太祖母又匆匆离世,临终遗愿就是要他们努力奋斗出息,不再受到歧视委屈。正是因为担心影响连累家人,爷爷不论是参军还是到地方工作,始终不愿提及台籍身份,生怕因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台联成立,我才有机会与台联结下不解之缘。

笔者(后排左一)2013年参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活动合影(摄影:郑岚)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峡对岸的同胞是2013年参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活动。短短五天的时间,我们共同体验武夷山“双世遗”的艺术魅力,一起领略厦门鼓浪屿的独特风情,合作进行“七步成诗”等传统格律诗的学习创作,不仅加深了相互了解,更收获了深厚友谊。如今虽然已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台联活动,但仍然能感受到这些宝贵经历,不论是对大陆定居台胞加深对自身的理解,还是促进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之间的心灵契合,都一直发挥着润物于无声的重要作用。

  光阴如梭,不知不觉人生已达而立之年,回首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向前迈进的重要关口,都与台联密不可分:2009年,得益于台籍考生优录政策,我以福安市高考文科投档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开启了7年的求学深造生涯;2013年,我参与团中央“三支一扶”项目赴西部条件艰苦地区支教一年间,来自台联的关心慰问始终未曾中断;2016年,在台联的鼓励下,我最终选择回到福建扎根基层,成为人民公仆中的一员,在火热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同年,又承蒙市台联培养,成为当时宁德市最年轻的政协委员;2017年,在省台联的支持下,我光荣当选为中共十九大台湾省籍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并赴京参加十九大台湾省籍党员代表的选举;2020年,由全国台联推荐,成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2021年,我爱人同城调动安置遇到困难,又是台联领导出面沟通协调,我们总算结束了两地分居生活……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发展改革工作者,能够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福建发挥专业所长,投身于谋划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对台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生新的变化,作为青年台籍干部,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台海形势越是严峻复杂,我们越是要把心思聚焦在做好本职工作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祖国大陆对台胞乡亲的吸引力、向心力,增进台胞乡亲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为争取台湾民心,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作者:薛杰,定居台胞,现任福建省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

[编辑:卓高翔]

台联动态

地方讯息

联谊交流

乡音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