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胞之家  >   最新动态  >   台联动态

杏林誉满为济世 妙手回春度众生 ——记第三届“医心医路?同心同行”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

2025年05月26日 来源:台胞之家网

  4月26日至30日,第三届“医心医路 同心同行”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在福建泉州、莆田举办。短短5天时间,30余位常住大陆台湾医师、医学生及医疗相关产业从业者,针对两岸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展望进行经验分享与深入交流。在泉州市正骨医院、花桥慈济宫和闽台中医药文化泉州研学基地等地,见证了两岸中医共同的根脉与传承;在义诊活动上,不厌其烦地耐心聆听病症、积极与前来求诊的患者讨论治疗方案;驻足晋江五店市、莆田湄洲妈祖庙,探访闽台一家相同的文化源流。

  

  泉台一家医心同行

  4月27日,研习营在泉州正式开营。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刘良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常住大陆台胞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力群,泉州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庄绍进,泉州市台联会长苏悦,大连市台联副会长颜丽等主承办单位领导出席开营式,全国台联台胞部副部长陈湛主持开营式。

  

   刘良辉致词

  刘良辉表示,常住大陆的台湾医师群体已成为两岸医疗交流合作的独特标志,其专业素养与服务精神获大陆同胞的普遍认可。2023年,在陈柏叡、曾仁宏等医师推动下,全国台联台胞部与福建省台联首次面向台湾医师、医学生开展研习交流活动,前两届吸引近70人参与,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助其了解政策、融入大陆医疗发展,促进两岸医学专业合作与文化传承,而医药卫生正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领域。自2010年两岸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后,大陆不断出台政策保障台湾医师在大陆行医执业。如今,福建出台多批次融合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为包括医师在内的常住大陆台胞全面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现阶段“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又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期望在陆台胞发挥沟通两岸的桥梁优势,与大陆携手排除干扰,把握历史大势,共同推进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

  庄绍进指出,泉州与台湾医药文化交融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泉州名医吴夲医术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保生大帝的“仁心仁术”精神广受尊崇,泉州花桥慈济宫与台湾数百宫庙香火相望;泉州“正骨疗法”“青草药文化”等传统医学技艺在台湾代代相传,见证两岸医脉同源。眼下泉州正以多重举措推动泉台医疗深度融合,例如:搭建全国首个“台胞医保∕健保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参保咨询、报销代办等全流程服务;颐和医院整合两岸医疗资源,打造康养保健新样板;依托“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优势,推动中医药中心落地,举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未来泉州愿以医为桥,创新深化两岸医疗科技合作、探索智慧医疗,并促进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人才间相互学习、携手精进。同时欢迎台湾医师深度融入大陆医疗生态,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一同谱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营员代表茆致远发言

  营员代表茆致远以自身的角度出发,表示自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大陆培养的台湾省籍医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在哪里发展”,这就涉及到工资待遇、城市发展以及各地人才政策等问题。尽管大陆医疗市场广阔、医疗水平进步很快,但上述问题对刚毕业的年轻医师来说,简直是一头雾水。他期许借本次研习活动参观多所医院以及医疗相关的产业区后,从中获得新技术新成果、与营员朋友交流经验,并将把看到的、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

  医术仁心古今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的商贸之都,同时名医辈出,其中悬壶济世的名医之一,就是被后人祀奉为“保生大帝”的吴夲,而位于花桥亭的慈济宫,正是吴夲生前经常施医赠药的所在。在聆听完庙方人员的专业导览后,厦门市第五医院台湾省籍医师郑智元告诉记者:“保生大帝吴夲在世时‘以济人救物为念’的行医精神,正是两岸医界人文关怀的共同源流。当我置身于那庄严又亲切的氛围中,想到这份跨越时空的医者仁心,藏于心底的那股文化归属感油然而生。”他也真切地体会到,即使营员医师们的教育背景与师承各不相同,但都秉持着相同的医者仁心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这份跨越海峡的文化共鸣与专业认同,是如此真实和宝贵,给予他极大的启发。“这不仅激励我未来在厦门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中,更要精进医术,将这份‘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化为服务患者的真诚与温度,在每一次问诊与沟通中用心传递,让这份同胞之情在医患之间自然而温暖地流淌。”

  

  参观花桥慈济宫与义诊现场

   

  在本次研习营活动中,还专程安排医师们至晋江陈埭德壹堂进行免费义诊、反馈社会。来自厦门的执业中医师闵楷家认为,德壹堂坐落于古建筑群中、古色古香,他个人相当喜欢这种风格,现代人的慢性病多和情绪有关,相信患者进到古建筑中也会被古风所感染,起到放松情绪、转换心情的效果,有时这甚至还会成为把疾病治愈的关键所在。

  “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分会泉州研学基地”揭牌仪式

  德壹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王春蕾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但却是西医方向,由于在执业过程中遭遇瓶颈,于是选择改做中医,期望从中医药领域找到突破点,博采中医各门派的疗法特色来造福患者。其次,基于一直想做一个更生活化、更“闽南”的中医馆构想,他去年决定将现代化的中医诊所搬到具有闽南独特韵味的紫峰里古厝群里,让古建筑得以活化,也使中医诊所别具特色。

  “鉴于中医在台湾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诊所目前聘有5位台湾省籍中医师在执业,有的专长于内科调理,有的善于针灸推拿,各有专精,我也在大陆允许的条件下,与当地的卫生部门探讨,如何给予台胞医生最大的政策支持与照顾,将‘两岸一家亲’更具体地实现。因为大家都讲闽南语,我们都是一家人。”王春蕾强调,4月28日揭牌成立的“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分会泉州研学基地”,就是希望德壹堂能发挥“泉台一家”的优势,挖掘更多更好的台湾医生来此坐诊,为台湾同胞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爱与传递助人获得幸福感

  本次活动行程尾声时特地安排参访了位于莆田的自闭症教育机构,让营员们纷纷为之动容。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瑞仕潜力少年”机构创始人郑芳泽指出,2020年我国6至12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陆孤独症患病率为0.7%,12岁以下的儿童就超过600万人,可以说,孤独症已成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但社会需求量大、服务的机构却远远不足,加上九成的机构仅服务6岁以下幼童,针对6至20岁孤独症患者的服务基本空白,因此亟需能提供包含医疗、基础教育、培育生活技能、职业培训、潜力培养等全方位专业服务的机构投入。

  

  “瑞仕潜力少年”的自闭症少年“凯哥”为营员作画

  待19岁的自闭症患者“凯哥”向营员们一一介绍自己与同学们手工制作的文创商品,并展现自身美术天赋——以粗线条笔快速勾勒营员们的画像时,大家深深地被他的认真执着所触动。“‘凯哥’曾因自闭症在与人交流时青涩腼腆,但在机构的悉心培养下,美术天赋被充分挖掘。绘画成为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创作与分享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心扉,与人互动时少了羞涩,多了自信与从容。这让我看到特殊教育的力量,也明白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助力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营员江香莲道。

  在深圳执业的台湾省籍儿科医师陈群雅也称,莆田的妈祖,象征虔诚与无私奉献的爱;自闭症儿童有了跨区的扶持,爱与善的传递,让这群星星的孩子在社会中找到认同与价值。“以爱为名、同心相守,将这份善与美不断的延续传递,恰似妈祖无私的奉献与无悔的付出。”营员邱又良补充道,尽管“潜力少年”并非医院或诊所,但他们以专业的治疗和培养模式,让自闭症患者得以回归社会、自给自足,不仅减轻了许多家庭原本沉重的负担,也让患者们实现人生价值。‘凯哥’虽然从小就有自闭症,但是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发挥美术的技艺,令旁人动容。‘凯哥’还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从来不后退”,我们也将秉持他的精神与信念,坚定地走下去。

  发起本系列研习营的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台湾省籍医师陈柏叡表示,“所谓的医者仁心,并不是说有多高大上,而是身为医师如何更好地从医学角度去关怀患者的初心。通过帮助别人,我们医生其实也获得了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不见得能从实际的收益来获得,所以也特别珍贵。”他认为,活动办到第三届,来参与的医师们更加踊跃,期望未来这个活动能到新冠肺炎的重灾区湖北武汉考察流行病学的防治经验,或是去到山西向老中医学习医学文化,以及在杭州观摩大数据如何融入医学等更多方向。此外,诸如各省市的引才政策,医院的管理模式、岗位需求、科室的发展落地等问题,营员们都相当关心,这些也都会纳入未来的活动规划,让提供的信息更精准地符合营员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台湾医生在大陆融入得更好,服务更多需要服务的人群。他也期许,未来更多的台湾医师带着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到大陆这个更广阔的天地,不只能大有作为,还能为两岸融合发展尽一份心力。(文/图 全国台联)

[编辑:郑维]

台联动态

地方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