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胞之家  >   专题区  >   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台湾,从传说到平常心

2018年12月26日 来源:福建台胞之家网

  小的时候,台湾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80年代中,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只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岛,与我们福建隔海相望,是全国最后一个没有“解放”的省。大人们谈到台湾总是讳莫如深,记得那时父亲刚被车间选为党小组长,母亲在家闲谈时只要一提起台湾的话题,总会被他打断不愿多说。长大后父亲才告诉我,爷爷在日据时期不愿当“皇民”从台湾跑回福州定居,我们家还有一房亲戚在台湾,但是解放后就没有联系了。

  1987年,大陆放宽台湾居民以探亲名义到中国大陆,两岸民间的交流渐见繁忙。由于福建省和台湾只隔一水对望,地缘关系使很多台湾人到福建省探望被分隔多年的宗亲。关于台湾的新闻从广播到电视渐渐多了,人们谈起台湾也没有原来那么避忌了。最明显的是厂里上下班的广播,有时也会放邓丽君的歌,我知道,她是台湾著名的一个歌手。风格少了大陆歌曲一分爽朗和明快,多了一分宝岛独有的温婉与妩媚。

  1989年,我正在读初中,班上有不少老家是泉州一带的同学,不时会带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来班上,比如电子秒表、电子手表、黑白游戏掌机等,说是台湾亲戚从台湾带过来的。当时我对台湾的印象就是和香港一样,是中国的土地但还未回到祖国怀抱,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比大陆好。当时,街上开始有流行歌曲的磁带贩卖,台湾的青年偶像比如小虎队、林志颖等等,被年轻人更多地挂在嘴边;“爱拼才会赢”这样的闽南语歌曲被大众熟知;邓丽君、蔡琴、齐秦、苏芮、赵传、王杰、童安格、李宗盛等巨星的歌声影响大陆一代人。

  1992年福建省提出了“小三通”构想,那年,我在三明二中读高中。这时候家里已经安上了固定电话,电视里也多了20多个卫视台,电视节目变得更加丰富。三明开始流行家庭装修,大部分人的家里都陆续开始旧貌换新颜。学校里开设了计算机课,虽然显示器是14寸的单色机,但可以上机用基础编程语言做一些小程序小游戏,同学们都很兴奋。记得有个同学讲述台湾亲戚回乡探亲故事,他的台湾亲戚担心三明是山区,加上多年的敌对宣传,认为家里过得不好,带了很多旧衣服来要送,结果被家里人嫌弃。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父亲也退休了。这几年,三明各处拔起座座电梯楼,路也越修越宽。通讯工具从BB机一下跳过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用上了小巧的数字机。网络从原来的每秒54KB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到每秒以MB为单位的宽带上网,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初始,网络即时通讯国内国外都用微软的MSN和ICQ,后来我们有了QQ和微信,台湾网友一直还是用美国的Skype和facebook(脸书)。从90年代到千禧年这黄金十年,大陆不断赶超。1990年,小小台湾的GDP是整个大陆的一半。到2007年时只占12%,已被广东省甩在身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07年,仅三钢的年产量就从10年前的50万吨钢增长到了500万吨钢。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优秀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创业,为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大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大陆经济起飞做出了贡献。台联这个平台使我们这些大陆台胞经常有机会和来闽的台湾同胞们相互交流。2018年,不经意间,我加入台联已10个年头,期间更深切地感受到前后的巨大对比。我们从向台湾学习到相互学习,到现在很多台湾乡亲说要多向大陆学习,学互联网+经济,学移动支付,学社保模式,学素质教育……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福建省的GDP已逼近台湾省的水平,台湾GDP目前仅占大陆的4.5%。三明本地企业三钢,去年就实现了突破千万吨钢年产量,其与台资合资的福建台明铸管科技有限股份公司也充分显示了1+1>2的优势。

  随着今年中央31条惠及台胞政策措施的出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胞感受到祖国的善意,认清台独卖台的真面目,加入到祖国统一的队伍中来。现在我们与台湾乡亲的交流少了份避忌,多了份真诚,相互间以平常心讨论祖国统一的愿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衷心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潘瀚)

[编辑:卓高翔]

台联动态

地方讯息

联谊交流

乡音文苑